冷鏈泛指冷藏冷凍類物品在生產、貯藏運輸、銷售,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,以保證物品質量和性能的一項系統工程。它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、制冷技術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,是以冷凍工藝學為基礎、以制冷技術為手段的低溫物流過程。食品冷鏈由冷凍加工、冷凍貯藏、冷藏運輸及配送、冷凍銷售四個方面構成。那冷庫在冷鏈中扮演什么角色呢?
冷庫貫穿整個冷鏈過程,是確保冷鏈物流這項系統工程順利進行的必要載體。
冷庫是保證其冷藏冷凍產品品質優良性、保障產品銷售價值及食用安全性的重要手段,是未來運營獲利的重要立足點。
冷庫
是用人工制冷的方法讓固定的空間內氣溫達到規定的溫度,以便于貯藏物品的建筑物。
冷庫主要用作對食品、乳制品、肉類、水產、禽類、果蔬、冷飲、花卉、綠植、茶葉、藥品、化工原料、電子儀表儀器等的恒溫貯藏。冷庫可廣泛應用于食品廠、乳品廠、制藥廠、化工廠、果蔬倉庫、禽蛋倉庫、賓館、酒店、超市、醫院、血站、部隊、試驗室等。
我國目前進入冷鏈系統的蔬菜類比重只占到全部蔬菜的5%,肉類只占到15%,水產品也只有23%。我國冷鏈布局過于分散,全國冷庫總容量現有880萬噸。
這些冷庫主要分散在各水果蔬菜主產區、大中城市郊區的蔬菜基地和滿足城區凍肉儲備任務的儲藏基地,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提供有效的低溫保障,因此在冷庫建設需求上仍存在很大缺口。
近些年來,在我國冷鏈技術的不斷重視促使冷庫安裝建筑工程的迅速發展。由于我國日益增多冷庫需求,制冷行業必然迎來新的發展機遇。
而借鑒國外公共冷庫
的發展模式,大型綜合型冷庫將成為中國冷庫未來發展的一個必然趨勢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制冷行業的發展,在食品生產加工儲藏中,采用新的冷庫模式。
它以全新的建筑理念既標準化、模塊化、工廠化等替代了原有冷庫類建筑的建造模式及運營方式。
盡管從整體冷鏈體系而言,中國的冷鏈物流還未形成體系,無論是從中國經濟發展的消費內需來看,還是與發達國家相比,差距都十分明顯。
但是進入21世紀后,我國一些經濟較為發達或者食品資源較為豐富、集中的地方,冷鏈物流體系已初步建立和運作起來。
制冷行業必須在有關部門的統一協調下,加強整體規劃與協調,大力發展冷鏈物流體系建設。